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 推广至老挝等多国
最近温州银行不良快速上升,很大程度都是与温州的房价快速下跌有关。
希腊选举造成国家政治分裂等。所有这些选举及政治动荡的背后都围绕着一个主线,即在主张经济紧缩的右派与反对紧缩的左翼力量的对抗中,左翼势力出现反弹,甚至开始与右翼力量分庭抗礼。
其次,由于美国国会之前未能就债务削减方案达成一致,从2013年开始,联邦项目将自动进行总规模为1.2万亿美元的削减,其中涉及军费开支及对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的补贴。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骤增如果说去年欧债危机紧迫之时,希腊与欧元区的底线仍然是不能退出欧元区的话,那么,现在双方很显然都已突破这一底线,退出欧元区已成为双方都在认真考虑、评估的重要选项。由于美国将在11月迎来总统大选,两党今年年内都不大可能在解决债务上限纠纷及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方面有大动作,而是拖延政策至2013年初。美国这一表态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但符合现有标准的前提又使其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渣打银行称中国人民银行为全球最大央行,但是,如果没有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改革,中国人民银行难以由最大成为最强。
5月份,美国经济状况喜忧参半,美联储表示,已准备好更多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复苏。这也说明过去以德、法领导人默克尔与萨科齐为主导的财政紧缩计划在欧元区越来越不得人心,几乎到了支持紧缩者失天下的地步。有机构估计,占全国银行体系贷款8.4%的浙江省,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2.5倍至2.9%(其中温州的情况十分突出)。
但国内不少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没能挤出,反之还在继续吹大。也就是说,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国内银行整个经营是稳健的,根本不存在多少风险问题,更不存在由于银行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并在全国蔓延,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率更可能快速上升。2008年至2012年6月末,银行信贷增长达到近在35万亿元(而朱镕基总理任上5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只有6.7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额达到56万亿元。
可以说,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来说,金融体系不成熟要发展是自然的事情。当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中国银行体系风险也就暴露出来了。
可以说,只要房价的泡沫不挤出及房价不快速下跌,那么过高杠杆的住房投机炒作的风险就不会暴露出来。而这些城市吹大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以说以不同的方式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是国人一种共识,但是这背后潜在的巨大风险国人就是不去关注,政府的政策也是如此。比如,率先公布业绩的招商银行上半年的数据显示,3个月以下逾期贷款急增63%或41亿元至占贷款组合1.06%,高达新增不良贷款余额7.3亿元的5.6倍(招行是经营管理好的银行都如此,其他小银行问题肯定比这要大)。
但实际上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显山露水,许多巨大风险是潜藏的,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只是时间问题,但不是不爆发出来。因为,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营银行不仅风险低而且可高利润。不过,如果这种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化到了过度作用它所面临风险就会极高。但由于房地产政策误导,也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可以说,国内住房市场经过两年的调整,尽管曾经出现了近两年量跌价滞僵持局面,许多住房市场的销售全面下降,但住房的价格却下跌很少。首先,从国内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情况来看,报表上显示的数据当然是乐观,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信贷规模及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正规渠道的贷款利率6%左右,而且民间信贷市场利率达到20%以上,如果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就促使了大量的正式或非正式贷款中介公司出现,也激励了银行业务表外化。这可能是我们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
这些区域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除了少数一二个地方之外,多以是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新内容或真正的金融创新。因为从这几年来情况为来看,许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及房地产获得的利润的九牛一毛2011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高达18万亿元之多。比如,2003年以前国内企业融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但是2011年这个比例下降到58%,即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比重快速下降,而银行之外的委托贷款及信贷贷款等则快速增长。但实际上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显山露水,许多巨大风险是潜藏的,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只是时间问题,但不是不爆发出来。但由于房地产政策误导,也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因为从这几年来情况为来看,许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不及房地产获得的利润的九牛一毛。比如,国美是全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巨头,其开发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这个项目的利润就远大于当年国美前15年利润的总和。
可以说,国内住房市场经过两年的调整,尽管曾经出现了近两年量跌价滞僵持局面,许多住房市场的销售全面下降,但住房的价格却下跌很少。这可能是我们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
当前国内银行业的数据为何会那样亮丽,许多巨大的潜在风险为何没有暴露出来?很大程度是与国内房价仍然处于上升情况下有关。最近暴露出来巨大贷款风险的江西赛维及江苏熔盛重工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最好佐证。
正因为这些金融改革试验区可作为的东西不多,不少资本就盯着如何能够进入正规的银行体系。美国十八世纪下半叶银行业的战国时代就是最好的借鉴。可以说以不同的方式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是国人一种共识,但是这背后潜在的巨大风险国人就是不去关注,政府的政策也是如此。首先,从国内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情况来看,报表上显示的数据当然是乐观,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许多民营企业家都说,他们目标都想做银行。也就是说,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国内银行整个经营是稳健的,根本不存在多少风险问题,更不存在由于银行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2008年至2012年6月末,银行信贷增长达到近在35万亿元(而朱镕基总理任上5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只有6.7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额达到56万亿元。可以说,如果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是要建立更多的小银行,那么这种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的风险很快就显示出来。
比如,近几年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过度使用现在的金融市场基础上。还有今年上半年,中国76家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已从此前的2819亿元大幅增加到4802亿元,增幅达70%,而这其中绝大多数资产是银行业表内业务表外化所致。
我们可以看到,在信贷规模及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正规渠道的贷款利率6%左右,而且民间信贷市场利率达到20%以上,如果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就促使了大量的正式或非正式贷款中介公司出现,也激励了银行业务表外化。不过,如果这种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化到了过度作用它所面临风险就会极高。因为,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营银行不仅风险低而且可高利润。由此可见,由于国内影子银行体系基本上处于监管真空之下,它受高额利润驱使,不仅规模快速膨胀,而且无孔不入(正规渠道及非正规渠道都是这样)。
进入专题: 金融体系 。因为,国内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统一性市场,如果不对这个市场进行重大制度改革(比如坚决去除政府对金融市场主导性,而各地所谓的金融改革试验区都得通过批准的方式进入不是减弱这种主导性而是强化这种主导性),这些金融改革试验区可作为的东西不多。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并在全国蔓延,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率更可能快速上升。可以说,只要房价的泡沫不挤出及房价不快速下跌,那么过高杠杆的住房投机炒作的风险就不会暴露出来。
有机构估计,占全国银行体系贷款8.4%的浙江省,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2.5倍至2.9%(其中温州的情况十分突出)。比如最近泉州也在制定《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希望得到政府批准。
评论列表